女性·健康·伦理·社会:性别研究的跨学科对话

作者: 单位: 来源:职业女性健康网
2014-7-4 阅读

    如何促进人口健康?当代中国女性的健康状况如何?医学生物学高科技对于女性的身体应用产生了哪些伦理问题?如何把女性主义视角引入到公共健康、医学与健康保健、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之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庆祝92年华诞之际,哈尔滨工业大学庆祝92年华诞之际,哈尔滨工业大学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业大学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女健康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于6月8日~10日在哈尔滨市举办首届“女性·健康·伦理· 社会”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伦理学、应用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上述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的揭牌仪式。
      
国际视野与中国声音

    当今世界,关于女性、健康和伦理方面的主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政府也给予这类学科越来越多的重视。邀请国内外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体现了本次论坛的国际视野,大会有四个英文主题报告。 
    欧洲社会与伦理学会主席、瑞典林雪旺大学教授约兰·考斯特作了题为《人体研究伦理》的主题报告,以瑞典为 例介绍了关于研究伦理学方面的知识,认为儒家伦理与西方生命伦理有许多 相似之处,例如儒家的伦理要求包括:仁、敬、信,这同样也是西方伦理要求中的自主原则、知情同意原则、隐私和保密原则。他以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为例,讲述医疗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伦理原则:患者的自主决定权、知情权和隐私权。他还介绍说,瑞典在2004年制定了人体研究方面的法律,成立了专门研究人体棉人体的委员会。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际知名生命伦理学家丹尼尔·维克勒 作了题为 《“战后尴尬的风险”——一个美国人对731战后历史的研究》的报告,探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丹尼尔·威克勒认为,731部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制造细菌炸弹、进行细菌战,严重地危害了人类社会,从而出现了科学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尴尬性后果。从这一问题切入,他深人探讨了应用伦理学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应用伦理学为其合理性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论证,以防止类似尴尬性后果的再次出现。  
    瑞典林雪平大学教授简·撒丁的报告题目是《社会福利政策和性别》。报告分公共健康政策的决定因素、历史的证 明以及国家福利与性别政策三个部分,主要涉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公共健康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造成的巨大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并就如何提高人们的寿命以及如何实现更加合理的社会福利分配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他还介绍了瑞典公共卫生政策形成的过程,强调瑞典在经历重商主义和战后的人口危机之后,更加注重人口公共健康事业,尤其是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政策。    
    最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教授肖巍作了题为《中国精神健康的伦理思考》的主题报告,从中国现实语境出发,集中探讨了当代中国人在精神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公共健康伦理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理上阐释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的价值内涵,并在借鉴国际学术前沿的基础上,提出关于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以及如何建构当代中国人健康精神世界方面的建议。  

 

女性文化与伦理价值

    女性、伦理与社会议题是本届论坛的一大焦点。21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 生态情怀、网络中的性别想象、女性主 义之于生命伦理学的意义、女性主义时 尚设计的方向等议题,引起了参会学者 的广泛关注。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红旗精心解读了中国女性写作的生态情怀。在审视东西方文化内质差异与缺陷的过程中,当代女作家发现,现代世界观强行造成了人与自然、自我与他人、心灵与身体之间的破坏性断裂。表达这种断裂与弥合的生态情怀小说,成为21世纪以来女性写作的一脉风景图。中国女作家的生态情怀,源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念和“母性神话”里的生命关爱伦理思想,倡导以“万物平等”的生态文明理念,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的伦理关系秩序。   
    从草根到明星的芙蓉姐姐及凤姐,以其自给自足、自圆其说的女性审判建构,借助自我嬉戏及自我蜕变,赢得了主流文化的性别身份认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付丽认为,文化意义上的性别存在意味着一种身份的建构。网络审美文化中的身份建构,体现出后现代式的反讽特征。   
    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戴蓓芬阐述了女性主义之于生命伦理学的意义。传统生命伦理学由于其应用原则的缺陷已经面临各种伦理困境,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生命伦理学始终力图消除 这些伦理困境。它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女性主义为生命伦理学理论提供基础性的批判和反思视角,一方面在于提供实践操作原则,即优先考虑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
“身体一设计一身份”的三维联动范畴体系是以性别视角的设计批评可以征用的新的有效范式。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张黎指出,女性借助于日常物消费与家庭装饰等“二次设计”方式迂回地表征其品位与身份,是女性气质的、家庭生活美学的典型设计实践。身体解放带来的身份焦虑,是女性士义时尚设计不可回避的当代质询。从自然与人的关系入手,反思可持续性与时尚的关系及其存在方式是女性主义时尚设计的未来方向。
   
女性健康与心理关怀

    如何看待性别差异,如何把女性主义研究与心理学、健康学等多种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等一系列话题,同样成为了参会学者研讨的热点。
    健康是一个多维概念,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伤残。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姜秀花运用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得出的数据,从健康自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妇女健康水平的阶层与性别差异,指出这种性别差异和阶层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姜秀花举例说,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表明心理健康从好到差的排序是:城镇男性、农村男性、城镇女性、农村女性。
    从文化和性別文化的概念入手,中华女子学院教授韩贺南揭示了陈旧的性别文化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诸如生育文化、美女经济、性骚扰、家庭暴力、婚姻破裂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建设先进性别文化、促进女性健康的策略。她主张将先进性别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创造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先进性别文化,为女性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厦门大学副教授宋建丽阐述了女性主义心理学的逻辑演进及其对心理治疗的意义。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逻辑演进及后现代转向,深深影响了女性主义心理学的当代发展。而女性主义心理学的这种逻辑演进和方法转换,又使得重在关注女性所受心理压迫的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反思自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越来越关注女性在社会政治地位上所受到的限制,弥补了传统心理治疗的不足。
    参与本次论坛的学者达成共识:将以增强社会性别意识,提升女性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女性全面发展为使命,深化应用伦理学学科的研究水平,把学科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与女性相关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团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奋斗,共创中华民族、中国女性健康快乐的美好明天。
   

 

分享: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布的会议通知,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妇产科医生及妇产科从业者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妇产科医生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不负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业务合作联系方式诚聘英才网站地图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20 www.cowh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职业女性健康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0573号-21

职业女性健康网所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目的。您从职业女性健康网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及您的健康问题。

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