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催生出新招:院士都呼吁女性25-28岁生育最佳

作者:陈红 单位: 来源:妇产科在线
2019-8-5 阅读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9年7月25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面对记者提问:女同胞们如何才能生一个健康的宝宝?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的回答是:最重要的是适龄婚育。育龄期夫妻最好在25-28岁科学备孕,这是最佳的生育时间,而女性从22-28岁都是生育的良好时机。

官方报道一出,乔杰院士这段“最佳生育年龄”的发言立刻惹来广大微博网友的热烈讨论。


众多微博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严谨的网友A怀疑这个最佳生育年龄的依据;

事业心较强的网友B担心此阶段生孩子会影响女性教育和事业发展;

正在努力奋斗打拼的网友C觉得生活压力大,结婚都难,还怎么生孩子?

更有乐于享受派的网友D表示绝对不会在最美好的年纪选择去生孩子......


专家可能也很无奈,本只是想提醒各位小仙女,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没成想,换来了广大网友的神吐槽。


不过,想必爸爸妈妈们看到这条新闻肯定是满心欢喜:“连院士都说了25-28生育最佳,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赶快结婚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释为何乔杰院士提倡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8岁。


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农民伯伯在播种前,不是还要挑选优质种子、选择适宜季节、土壤进行播种,植物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类生育呢。想要一个健康的宝宝,必然涉及最佳生育年龄这个问题。


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虽然各种研究稍有差异,但生理学家公认的女性最佳生育年龄确实是25-28岁。[1]


为什么是25-28岁?

1.这一时期女性骨骼系统和高级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全,并且生殖功能处于最旺盛时期,胎儿的生长发育良好,流产、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都较低,并且死产发生率也较低,其中,27岁生育死产发生率最低[2]

2.这一时期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完全,软产道伸展性好,子宫收缩性强,难产机会少,故危险性小。

3.除了考虑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生育也至关重要,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来考虑,25-28岁左右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


过早生育危害

1.女性骨骼完全钙化要到23-24岁,如果自身骨骼未完全钙化就怀孕,会造成自身和胎儿缺钙。

2.过早生育,女性的子宫和骨盆还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难产。现在你该知道为什么古代女性生子难产较多了吧,这和古代人早婚早育有一定联系。

3.女性年龄过小,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尚不成熟、孕期知识和喂养婴儿的能力都有所欠缺,这些因素对孕育结局都有不良影响。


过晚生育危害

超过35岁的孕妇就是“高龄产妇”,在进行常规的产前诊断时,都会以高危妊娠对待。为何超过35岁妊娠如此危险呢?

1.女性35岁以后,骨盆和韧带会变松弛,盆底和会阴的弹性也随之减弱,妊娠期并发症(流产、早产、高血压、糖尿病、前置胎盘、死产、胎儿生长受限等)和难产率也相应增加,母婴安全均受到威胁。[3]

2.3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容易发生畸变,胎儿发生先天性畸形的概率增加。


虽然适龄生育好处多多,但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房价、物价如此之高,推迟生育期已成为众多女性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即便错过最佳生育年龄,也并不是说无法生育健康宝宝。


高龄孕育莫紧张,我们来帮你支招:


1.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孕前以及孕后都要杜绝烟酒、不熬夜、有规律的作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定期围产保健:高龄孕育更要重视孕期保健,孕12周前建立围产保健档案;22周后进行胎儿畸形筛查;24周左右进行糖尿病检测等。孕末期增加检查,不断监护胎儿正常发育直至分娩。

3.均衡饮食:除了孕后坚持补充叶酸外,多食蔬菜水果、补充蛋白质,注意控制糖、盐的摄入,杜绝冷饮、饮料等。

4.保持心情愉悦:孕早期的痛苦、高龄孕育焦虑、害怕胎儿发育异常等不良情绪都会造成产前抑郁,威胁母婴健康。建议孕妈妈放松身心、多听音乐以便保持愉悦的心情来度过整个孕期。


最后,祝愿每个小仙女都能在最好的状态下迎接自己的小天使。


参考文献

[1]章晓梅,李东娅.请不要错过最佳生育年龄[J].健康世界.

[2]Weng Y H,Yang C Y,Chiu Y W.Risk assessment of adverse birth outcomes in ralation to maternal age[J].PLOS One,2014,9(12):ell4843.

[3]刘佳,徐阳.女性最佳生育年龄讨论[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7):865-867.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本文为妇产科在线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后台小编!


分享:
免责声明:本网所发布的会议通知,如非特别注明,均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向广大妇产科医生及妇产科从业者传递更多信息、促进学术交流、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广大妇产科医生认真鉴别。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不负任何责任。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业务合作联系方式诚聘英才网站地图帮助中心

Copyright  2020 www.cowhc.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职业女性健康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60573号-21

职业女性健康网所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目的。您从职业女性健康网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及您的健康问题。

本站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学事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北京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